所在位置: 北斗设计 > 资讯

快销食品的冬天又来了

发布时间:2015-12-03 15:23
快消品行业的寒冬还没过去,电商业的两大巨头京东、阿里又纷纷抻出搅屎棍,势要把快消这潭浑水搅的更浑。
1.京东智联未来
10月11日,京东与腾讯联合推出品商项目,此后10月21日京东又推出了“智联we来”(这个与智联招聘没一毛钱关系)项目,发布新的联接和生态战略,正式开启京东3.0时代,其智能购物软件京东来点正式上线,实现消费者一键购物的目的。首批入驻京东来点的客户有:奥妙、宝路、杜蕾斯、多芬、好奇、金纺、金龙鱼、蒙牛新养道、农夫山泉、伟嘉、雅培等。除日常快消品外,“京东来点”还与京东到家合作。推出了一键获取O2O服务。首批接入的服务将涵盖家政、洗衣等。说白了就是京东把我们消费者日常所需要购买的终端进行虚拟化,让消费者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购买生活的必须品,并且在你吃喝玩后,还会有一键上门的打扫和洗衣,真是完全让你与世界隔绝了,你就永远生活在那个小屋子里吧。
 
 
2.阿里1688
看到京东在虚似化终端,阿里自然不会让其独美于前,于是推出阿里1688项目——借助进口食品代理热潮——更确切的说是借助二胎政策带来的进口婴幼儿食品热潮,与有互联网思维的经销商合作,通过经销商的人员,把这款进口食品订购APP植入到终端门店,当终端门店需要进口食品时,只要通过这个APP订货,就会有菜鸟物流将你需要的产品送到门店。说白了,阿里1688项目的想法就是将渠道虚拟化,由生产商直接到门店。
 
提到1688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范伟当年 “28 28,咔咔就是发” 的广告,以为这是阿里为应对市场突然启动的一个项目。其实1688是当年阿里当年在香港上市时的股票代码,而1688批发网是一个旨在面向中国小企业推出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市场,聚焦解决小企业采购批发难问题,致力于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的网站,说白了1688网目前地位相当于全球性的义乌小商品城,主要群体为小业主。但在前有淘宝后有阿里的情况下,1688网更多是一种情怀,是用来纪念阿里当年奋斗经历的一段历史,所以至今1688网并不是很火。
本次的1688项目与1688网也没一点关系,1688是一款APP,为终端门店提供一个交易平台,解决进口食品代购难的问题,而未来发展是否会直接取代经销商这一环节,这事,你懂的。
 
3.嘿客为什么失败
快消品已经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了,确实是到了变革的时代。然而快消人对于变革是恐惧的,毕竟学了那么多年传统经营手法,学了那么多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战争,你想让我们真的从4P变成4E,还真有点害怕。人们对于利润下滑的恐慌要远远低于对未知的恐慌。但我们又不能把这个恐慌表现出来,所以各个大佬都是满嘴的谈论“互联网+”,以为在网上建立个旗舰店,做个H5,搞两个微信帐号就能骗下世人骗下自己了,其实操作还是传统快消那一套。(也有人是真的想脱离传统渠道,专心做互联网+,结果没跑两步,就被同行把裤腰带抽走了,它就是蓝月亮)。既然你怕改变你不敢改变,那我就推动你改变,既然你不想拥抱互联网,那就互联网来拥抱你好了。
正是在这种思维下,我们看到顺丰、京东、阿里才前赴后继的投向传统快消。最先进入这里面的是顺丰,建立了518家顺丰嘿客,烧了10亿也没烧出个成绩。毕竟你建立个终端门店,而后全部产品都只能看图片,还要通过网上购物,再等顺丰送货。消费者有那个时间的等的,不会去你的门店体验,别人家里也有网,你开那个嘿客就完全多余,还不如开个网吧来的实惠;能去你门店体验的,基本都没时间等的,这相当于一个人肚子饿了,去了饭店,店主讲了一大堆产品原材料的好处,却告诉你想吃要等几天,顾客不骂娘就好了
相较于顺丰建门店这么二的事情,京东和阿里就要聪明了许多。我不改变消费者购物的习惯,只是变革消费者拿到货的流程。传统快消品是从工厂——经销商——二批商——邮差——终端门店——消费者。京东策略是忽略终端门店,阿里是忽略中间渠道,但还让消费者去终端体验后购买。
 
 
4老纳为什么不看好阿里,相成品牌设计同意其观点。
互联网行业所选择的颠覆的传统行业,一定是利润较大且不透明的行业,颠覆的越彻底,互联网行业的利润就越高。比如支付宝针对的是银行支付,顺丰针对的是邮政,滴滴针对出租车行业,微信针对的是移动电商。从这一点上来讲,阿里1688项目选择了进口食品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就市场需求上来说,中国人选择国外产品不禁因为自晚清末期以来的崇洋媚外心理,更是因为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制造的无节操无底限。尤其是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,让日本,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的母牛都感觉胸前一紧。而进口食品由于市场上纷乱繁杂的代购,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,价格更是一黑到底,甚至有些企业就是把国内产品到国外转一圈,就敢称国际品牌。并且由于代购没有追溯平台,基本上现在的代购就跟被导游带到景点的购物场所一样,不仅要被宰,还要看导游精彩的演出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海淘网站出现,可由于这些网站本身的实力问题,无法为海淘产品提供一个很好的背书。但阿里不同,以阿里的经济实力,它可以为自己的平台提供一个很好的背书,而淘宝的评价系统也能让消费者有一个良好的追溯平台。
 
这似乎很美,但老纳不看好的原因也正是因为阿里的背书。如果这是某个海淘平台被阿里收购,而后借助阿里的实力,推出一款APP,老纳都觉得比阿里直接操作要好——因为阿里手下的淘宝,所谓淘宝淘宝,从沙子里淘到金子那是宝,但如果淘到不金子,那只能自认倒霉。但,沙子里金子毕竟少,更多的还是沙子——也就是说阿里一个致命伤就是淘宝的假货问题。虽然这些年马云年年喊打假,但结果是越打越假。你让一个如此口啤的企业去做背书,消费者会对你的进口食品真假打上更大的问号。
 
阿里目前所要做的是借助有思想的经销商,去在线下终端安装APP,也就是把经销商团队做为自己的地推,而后目的是为了取代经销商的地位。目前的策略当然不能直接说我要取代经销商的位置,所以才会选择大部分传统经销商都不曾接触的进口食品代理这块。当消费者的习惯改变的时候,最后经销商目前代理的所有品牌,也将采用终端下单,菜鸟配送的模式。一如滴滴打车等,先给出租车司机小恩小慧,最后是引入私家车共同进入出租行业。
滴滴也好快的也好,都是自己先做了一段时间,而后大佬才通过控股的形式进入。大佬们并没有直接自己参与其中。阿里这次则是直接用自己的小儿子来操作这个项目(用1688这个名字,可见阿里的诚意),问题是阿里本身团队的地推能力如何呢?如果地推能力真的很强的话,阿里大可不必大费周章的鼓动经销商团队来操作这个项目。至于烧钱策略,相较于出租车司机团队,把一天十几、二十几的利润如获至宝,对于一天流水上万的经销商来讲,那十几二十几的利润,也就是多向厂家报个陈列的问题,没谁会放在心上。而太高的单点开发费用,阿里也未必烧的起。
 
其次,经销商这个杠杆点的作用。老纳说过,互联网行业要颠覆的是利润空间大的行业,而经销商这个环节的利润更多的是挣个苦力钱,甚至是不挣钱。经销商要负责向厂家打预付款,又要赊货给底下的门店,还要负责给门店的送货、卸货、摆陈列、做促销。所以经销商是看起来很风光,但手里真没多少钱。有多少经销商春节为了完成厂家的业绩去借高利贷,甚至不惜把车房全押给银行,有多少经销商过个节挣的钱还不够付高利贷的呢?你阿里能做到嘛?别跟我提你的玛蚁金融。连消费者欠你个十块二十的,你都给人家七大姑八大姨打电话,这要是终端门店欠你钱,你还不得把你祖宗的坟都刨出来?至于厂家想从你要预付款,那就更不可能了,更多是厂家的货压在阿里那里,天天厂家得给小二打电话,求求你给点钱吧。
 
最后,阿里本质是个坐批,谁点什么我送什么。阿里会为门店提供陈列服务,排面服务嘛。虽然阿里取代中间商环节,并没有降低消费者在门店的体验,但是却降低了门店的体验性。
 
5不看好,不代表不可操作
快消品行业改变是一定的,经销商的改变也是必须的。但阿里目前的策略是不成熟的,如果真想做大,老纳建议还是要建立自己强大的地堆团队,现在快消行业裁员风起,大量人员失业,阿里大可以把这些人利用起来。对于快消人来讲,这只是变向的去铺货而己。或者干脆等其它互联网行业把这块做大,阿里再去收购。毕竟这些年BAT自己直接干的活都没什么象样的成绩,到是收购的项目个个风升水起。



 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