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最火的快餐中餐品牌-熊猫餐厅
相成品牌设计资讯分享:
中餐最难的就是工艺繁杂,达不到统一的标准,所以蒸功夫才把其他的做菜程序给砍掉,只留下蒸的这道菜。这样从标准上就容易掌控。
但是中餐快餐品牌真正做的全面的品牌并没有出现,而很多人说到熊猫餐厅在美国有很多,但在中国,谁有听说过呢?因为在中国本土的菜馆太多,你想吃什么菜就去什么菜馆吃。
中餐到底有多好吃?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有1753个回答,答主多为有过留学经验的人士,答案中用的最多的比喻是: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吃到某一样中国菜之后,眼睛闪闪发光。
中餐的美味与魅力毋庸置疑,在餐饮圈,大家感叹市场份额与前景巨大之余,也尝尝惋惜即使是中餐界的“BAT”:海底捞、西贝、外婆家旗下门店数加起来也远不及麦当劳(专题阅读)一个品牌。于是,让中餐走向世界,让中餐品牌能够与西餐品牌抗衡,成为中国餐饮的奋斗目标。
其实,海外中餐市场已经远比我们臆测的发达的多:华盛顿日报的一篇文章显示,仅美国地区,截至2016年4月,在yelp上注册的中餐厅已经将近4万家,而其中最大的中餐连锁品牌panda express (熊猫快餐),已经在美国47个州拥有将近1800个门店,年营收超过9亿美元。
(创始人程正昌和妻子)
熊猫快餐创立于1983年美国洛杉矶,是现在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,也是王品集团与85度C进军美国的最大推手。
其创始人程正昌出生于江苏扬州,在台湾长大,在美国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后与父亲合力创办熊猫快餐。
与当时大部分中餐厅以经营当地华人为主的定位不同,程正昌重新定义了美国市场的需求,认为除华人以外,美国本土居民才是更大的待开发市场。所以一直以来,程正昌所做的事情就如同麦当劳布局中国市场一样,是用“异域食品”侵入美国本土市场的过程,只不过当初的麦当劳实力雄厚,而当时的程正昌是白手起家。
正确预估市场需求,本地化管理团队
熊猫快餐的开始是建立在正确的市场需求分析上的,根据程正昌的判断,当时的中餐厅比较少有美国本土人士光顾,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对中餐菜品口味的不适,而是因为中餐混乱的餐厅秩序,较低的服务水准以及难以达标的卫生水平。
(门店及品牌设计充满了中国元素)
基于这个判断,程正昌做了两个决定,一个是在餐厅整体的对外输出上,要呈现出直观的“中国特色”,将正宗中餐馆的形象率先植入人心。二是在内部的管理层面上,要求全部规范、标准化的管理与操作,并为此引入美国本土的优秀管理团队。
餐厅的标识与装潢是最能直接体现餐厅特色与风情的方面,因此程正昌用浓郁的中国风格的“配色”——黄色、鲜红色作为主色调,以中国建筑的特点“尖顶小屋”为门面形象,渲染特色。并将“大熊猫”作为企业标识,所有门店统一标识、标语与装潢,通过浓烈的中国风格与特色迅速扩大了知名度。
在内部管理层面,为了达到“美国水准”, 程正昌大胆运用美国本土团队,聘用连锁餐馆管理专家Don McComas出任熊猫管理公司总裁,随后又请来Chi-Chi连锁的总裁Joseph Micatrotto、原El Torito的行政主管Russell Bendel等分别担任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,强化内部管理,加快连锁步伐。
中式烹饪,美国口味(入乡随俗)
如同麦当劳、肯德基需要本土化,熊猫快餐也需要根据美国本土顾客的口味调整。但是相较于麦当劳仅仅是把炸鸡放到米饭上,熊猫快餐的本土化策略显然加入了更多思考。
(熊猫快餐店内)
跟随时代变迁,取长补短
熊猫快餐也在面临种种压力和诟病,有美国网站Buzzfeed专门请当地中国人试吃熊猫快餐,结果是几乎没有中国人认为它是正宗的中餐口味。
备受欢迎的陈皮鸡也被健康风潮下的各种食品学家诟病,认为深度的炸制加上外层的橘子味糖浆,陈皮鸡太不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。
但是熊猫快餐也一直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多方面的调整。
在创业初期,为了帮助美国顾客大胆尝试中餐,熊猫快餐建立一条独特的“试吃机制”,每位顾客在购买前都拥有试吃所有菜品的权利,即使顾客尝遍了所有菜品然后离开,这个机制也要坚持执行,它帮助熊猫快餐度过了艰难的品牌建立期,并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但有些机制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,比如熊猫快餐开始尝试规避一些中餐的短板,比如过度调味,熊猫快餐因此不再使用味精作为调味料。而面对越来越被重视的健康话题,熊猫快餐相继推出儿童套餐(更多蔬菜,更小分量),低卡套餐(卡路里低于300大卡,蛋白质>8克)等等顺应时代的配菜形式。
并且在快休闲餐饮横行的今天,熊猫快餐投资了多个当红品牌,比如Just Salad(沙拉品牌)和Pieology Pizza(自助披萨品牌)。对此,熊猫餐厅的考量有两个,一是利用这些品牌自身拥有的某些优势,比如“Just Salad”的配送系统;而另一方面,则是整体布局简餐市场,为未来整个企业的发展铺路。
熊猫快餐的某些优势像极了麦当劳,它便宜、干净、美味又便捷,但是一家具备成长精神的公司的未来,绝对不会仅仅如此。